今日在网上看到滴滴平台的相关声明与做法,实在是感到很无助,去微博发现了微博博主对于滴滴出行的隐私协议的截图,发现原来滴滴早就依靠相关的法律知识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。但是这对用户来说是致命的伤害。
与淘宝,京东等购物平台类似,滴滴也把责任推给了第三方,也就是注册的司机,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推给了司机,对于司机的严惩,殊不知作为平台很多的并不是很作为,通过网络就能注册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,而不是通过层层的面试和筛选,这点其实可以参考快递行业,同城的快递员完全可以面试然后录用,而不是直接注册就能成为网约车司机。网络来说相对的可能出现欺骗性,至少严格的当面面试可以筛选掉一些潜在的风险,但是,滴滴为什么不这样做呢?
有人说是对于黑车司机的放纵,网上对于滴滴出行存在一些问题的报道数不胜数,尤其是对于顺风车,快车之类的。一些网友打到了与注册车型不符的车辆,这些事情也是层出不穷,那么对于滴滴是否存在监管的缺失?前不久发生的司机殴打投资人的事情还没有过去,也没有出现那名打人司机的相关后续进展,只有滴滴的先关道歉或者说是官方的声明。对于用户来说,受了伤害之后只需要一个道歉吗?
纵观一些互联网平台,比如拼多多,京东,淘宝。这些平台一旦出现假货,那么责任都是在第三方,对于平台而言就是一些官方是道歉,或者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。总的来说,其实互联网平台得监管还是很不到位的,也就是大多数的全部抛给了用户